当前位置:首页 > 环境质量

面对又一次不期而至的雾霾,我们怎么办?

发布日期:2018-12-05 16:53:52 点击次数:

进入11月下旬,又一场重污染天气不期而至,席卷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,12月1日,全国79个城市发布了空气重污染预警。如果你关注这段时间的空气质量污染地图,可见大范围的红色图块在眼前跳跃;如果你看微信,可能会看到雾霾还会进入大脑等耸人听闻的标题,是不是触目惊心?会不会和我一样跳出这个问题,中国已经下了那么大力气去治理雾霾,怎么还是会如此严重?该怎么办?

雾霾成因

据研究分析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,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,最后一项颗粒物本身既是污染物,又是重金属、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,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。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,PM2.5就是指直径小于2.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。

颗粒物来源主要有五类:

一是机动车尾气排放,二是工业生产排放的一次和二次污染,三是燃煤,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,五是农业面源污染所致。笔者觉得可能还有另外待发现的因素。不管何种成因,都是跟我们的生产、生活密切相关。

雾霾治理

2013年国家针对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,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(简称气十条)。规定了减少污染物排放,严控高耗能、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等十个方面任务。至2017年底,气十条规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。据《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》,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.7%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 39.6%、34.3%、27.7%。但是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,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99个城市达标,仅占29.3%,重污染过程仍然多发,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旧任重道远。随着气十条收官,今年国家又出台了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蓝天保卫战)。进一步聚焦重点,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等六方面任务措施,明确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;同时倡导全社会“同呼吸共奋斗”,动员社会各方力量,群防群治,打赢蓝天保卫战。

为什么还会如此严重?

第一,人努力,已经取得一定成效。除了上面实实在在的数据,就我们感官来看,这两年蓝天白云确实多了,相信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晒过这样的照片。

第二,天不帮忙,客观气象因素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成因。以江苏省为例,据省气象台分析,今年以来,江苏省气象条件总体不利,主要表现为混合层高度下降,大气稳定度增多,静稳天气维持时间长,不利于污染物扩散。这一轮污染也是受持续高湿、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,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较差。

第三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几十年积累的污染也不是几年就能扭转乾坤的。洛杉矶空气污染治理化了50多年的时间,伦敦大气治理也化了60多年时间,我们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。

第四,雾霾形成机理复杂,科学问题来不得急功近利。无论是雾霾形成机理还是治理手段目前还有争议,去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也说雾霾形成机理还没完全搞透,目前总理基金已经组织科学家和企业家攻关。

第五,雾霾治理,也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。雾霾根治,还得从生产和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的源头抓起,这可以通过举国体制、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力量去加速推动,但是不能拔苗助长,也要服从市场经济规律、社会发展规律,还有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,全社会各方力量实现群防群治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。

那我们该怎么办?

雾霾的成因跟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无论是气十条还是蓝天保卫战,均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、加快优化能源结构、发展绿色交通体系、推进面源污染治理、实施重大专项行动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、加强社会共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路径,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任务。早在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就说治理雾霾是一场攻坚战,更是一场持久战。因此,

1、既要坚定信心,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

可能需要我们付出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努力。万里长征只是走了一小段,要积小胜为大胜,要积硅步以至千里。

2、既要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措施落实,也要尊重科学规律。

不同地区可能雾霾成因会大不相同,不但总理基金要研究,各地区也要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,彻底查清楚主要成因,更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,才能事半功倍。洛杉矶的污染治理也走过弯路,科学问题急不得,有时慢下来可能更快。

3、既要法治行政力量全力推进,也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

法治和行政手段重点调节的是许可、禁止和强制等行为,市场机制更加强调的是内生动力,如何让企业、让既得利益者们去改变其外部不经济性,还得多从市场作用去研究。

4、既要着力生产方式改变,也要推进生活方式转变

现在政府、企业等做了大量工作,但是公民力量的培育增长还是薄弱环节,全社会要“同呼吸、共奋斗”必须要依靠每个公民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,我们每个人都是生产者、消费者、污染者,从我做起要落到实处。

推荐内容
图片新闻
热点文章

返回首页 - 环境检测 - 地方快讯 - 环境质量 - 生态环境 - 招标公告 - 技术创新 - 行业展示 - 环境时评 - 污染防治 - 政策法规

版权所有 - 环境监测网 www.zghjjc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牛街 电话:13810728867 /18638687274 京ICP备17059343号-3